热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守初心 担使命】西南交大宁维卫教授出席首届四川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来源:565net必赢客户端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9/10/23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大人也在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公司心理研究与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 宁维卫教授出席首届四川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精准扶贫:心理教育助力“志智双扶”

宁维卫(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心理研究与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 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实现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不落下一个贫困户的目标,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四川作为人口近亿的大省,也面临地域发展不均衡、水平不高的突出问题,国家贫困县66个,省定贫困县22个。脱贫攻坚,四川面临巨大挑战。挖穷根,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志与智”。“人穷志不穷”,扶贫先扶志,摆脱贫困,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拔掉“等靠要”这个“穷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智力支持。“志智双扶”,才能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与引导他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川也是科教大省,但在专家人才智力支撑分布上,也面临专业人才集中于省会和大城市,基层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省人社厅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脱贫攻坚的智力支撑作用,以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为平台,急基层之所需,积极引导各类专家开展智力帮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效,得到了基层单位的高度评价。

一、基层呼唤心理帮扶

作为四川省专家服务团的一员,在深入市州区县、民族地区扶贫点的智力帮扶活动中,深感基层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地区仍有很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的孩子。童年期缺乏温暖的经历会持续影响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亟需心理引导与教育。通过智力帮扶,深感农村学校缺的不仅是硬件,关键是“软件”,是观念。陈旧与落后的观念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试教育的决定性导向仍没解决,员工茫然,不快乐。团队流失也很严重,教师甚至校领导职业倦怠。中小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的方面,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根据自贡市大安区的需求,在省专家服务中心领导的见证下,与大安区教体局签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扶协议。

省内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薄弱。的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市出发到大藏乡,尽管50多公里路程,却要开车走3个多小时。要翻过海拔4217米的山脊,道路坑洼,路途险峻。大藏乡面积宽广,但人口只有1000多人。大藏乡中心小学坐落在崇山峻岭中,是乡里最宽敞、最好的建筑。在最辉煌的时候有员工超过百人,现在师生总共才15人。有条件的员工都去州府和都江堰上学了。剩下的9名员工最小的5岁,最大的11、12岁,采用混班教学。他们能听懂汉语。这次我面对的是最特殊的听众,他们对心理健康完全没有概念。由于条件艰苦,团队流失严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经过细致的精准扶贫工作,乡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家家通电,能看电视,乡上有4G信号。但更缺智力和知识。他们需要改变观念,变“他助”为“自助”,这样贫困地区才能可持续发展。改变首先要从教育做起,从娃娃做起,他们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要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

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也要改变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的观念。对这些留守儿童,改变老人的陈旧观念更难,许多人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对心理问题,潜能开发完全没有概念。为此,需要为这些缺乏文化和现代视野的家长们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对于家长,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孩子的教育,同时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们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看法,物质上的满足是不足以帮助孩子成才的。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家长更要和孩子沟通人生的经验,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生活,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通过活动和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基层是非常渴望心理帮助的,贫困地区在融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特殊的困惑。在精准扶贫中还应关注精神和心理需求的层面,要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志智双扶”的号召,在扶贫工作中还要扶“志”,人穷志不能穷,要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才能获得美好的收获。我们要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做些实事,发挥学科和智力优势,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意识,下一步还要构建心理帮扶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定期为师生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扶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社会治理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的更高目标。这预示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行业的春天的到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诸多压力并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相对身体健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仍有不足,我们的文化对心理问题仍有偏见和“羞耻感”。这需要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科学普及与不懈努力。还要关注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是一种与心理压力有关的“次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显著的身体疾病,但会导致了认知能力与心理活力的下降,容易引发心身疾病。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七成员工处于“亚健康”,这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心理学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校,高校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专业机构,一定要勇于承担国家责任,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学科优势的积极作用。要牢记总书记的期待,加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好民众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智库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本根,就犹如汹涌波涛上的浮萍,会随波逐流与漂浮不定。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卓尔不群,就需要确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自设堡垒,固步自封,拒绝接受其他先进文化,而是兼收并蓄和形成自我特色的过程。

文化不是虚化与束之高阁的东西,有生命的文化应该是活的与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能满足成长需要的,能塑造美好心灵的,能凝心聚力的精神与物质成果。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心理健康文化的培育。2011年,我们率先在全国提出“善爱我”老员工心理文化创新与实践体系。提出以“善爱我”为核心内涵、以“阳光、坚韧、创造、感恩”为具体内涵的青年老员工心理文化。该内涵分为两个层次,即以“阳光、坚韧、创造”为内涵的青年老员工自我心理文化和以“善爱自己、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内涵的青年老员工社会心理文化。”善爱我“心理文化创新活动已走出高校,进入了社区与企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积极响应。2016年获得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慕课(MOOC)正成为大规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益平台。我们率先在国内开设心理健康网络课程,以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已开设国家级精品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灾难教育心理学》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走进心理学》等“金课”,构建了三十余门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课程集群。课程传播力度大,爱课程、网易公开课、优酷、喜马拉雅、四川调频广播电台等各类平台线上课程的校内外学员人次上百万人次,影响辐射到全社会。《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慕课被收入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全国9千多万党员和广大社会群众学习,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体会与建议

构建四川省专家服务团智力帮扶平台,围绕精准扶贫主线,服务四川和国家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引导专家人才破解基层发展技术瓶颈,既满足了贫困地区发展的急迫需要,也提供了智力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凝聚了各类有激情、敢碰硬和特别能战斗的专家人才队伍。这是新时期专家智力服务的制度与实践创新。

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凝聚专家智力资源,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志智双扶”,抓住了精准扶贫的“牛鼻子”。

在新的时期,按照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蓝图,专家智力服务团在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

建议下一步加强:

进一步完善专家智力服务体系。既要满足基层智力服务的需求,有的放矢,也要根据省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

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专家不仅为基层提供智力支援,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有一手的基层调研资料。省专家服务中心可发挥下情上达、凝聚专家智慧的智库平台作用。

构建专家智力服务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为基层提供及时便捷的智力服务,一方面也扩大了宣传影响,打造有四川特色、中国气派的专家智力服务品牌。

校主页:https://news.swjtu.edu.cn/shownews-191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