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心理沙龙之谁动了我的幸福-----从东西方文化反思幸福

来源:心力网记者:刘子莹   作者:     日期:2015/04/10   点击数:  

你是否曾徘徊于情感的路口,辨不清何为模糊的幸福?是否一遍遍苦寻幸福的真谛,却遍寻不着?49号在X5331雷鸣老师就此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心理沙龙讲谈,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引为我们揭开了‘幸福’的神秘面纱。

沙龙开始后,雷鸣老师就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些事情是让你感到幸福的?”在场的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大致认为帮助别人、取得好的成绩、出乎意料地事以及令人满意的事情都可以让自己感到幸福。由此,雷老师总结出要想取得幸福,很多时候是与人际关系离不开的。这也就引出了于中国幸福感的第一条特征:人际关系即是幸福的重要指标。针对这一特征,雷老师也以过年大家从当面交流变成各自面对手机为例,生动讲述了与人的关系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随后,雷鸣老师又提出了在中国幸福感的第二条特征,即注重过程。谈到这个过程,雷鸣老师也明确表示,兴趣在其中是很关键的东西。活在当下是很多人坚持的观点,雷老师也对此做了三点概括,即没有时间观念,享受的和可控的。其实这也引申出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把当下做得每一件事当做一种兴趣去做。对于兴趣这个话题,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了起来。一位同学分享了他高中同学坚持向喜欢的服装设计努力,直到现在在网上买起了自己设计的服装的真实故事。而一位员工的家长也分享了他儿子在大学荒废学业一心投入网游的故事,并表示现在对于曾经干预他专业的选择有些许后悔。雷鸣老师对此提出我们在大学都应该要找到一个兴趣点,而这个兴趣点是随年龄而改变的,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围绕其中的,是投入性的。并且雷鸣老师也表明现在老员工就业难的现状有一个原因就是同学总是挑选,而挑选的原因根本还是不感兴趣的问题。

  在中国幸福的特征是注重过程,而在西方,结果似乎才是大部分人注重的地方。西方的幸福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人际的关系似乎更淡薄一些。但往往中国人的幸福却达不到西方的极致的幸福。这大概与中国人民辩证的思想有关,使得人们经常与失败的、不幸的事相联系而降低了幸福感。这也就是于中国幸福的第三条特征。

  至于第四条特征,雷鸣老师表示理性、道德的幸福是中国很鲜明的特点。而在西方,幸福反而没那么理性。这一点,雷鸣老师以中外球赛球迷激动地程度做出了阐释。

  沙龙接近尾声,雷鸣老师又向同学提问“幸福的人群有哪些?”同学们回答有:小孩、出家人还有身体健康的老人等。这些人无一例外拥有活力与平静两个特征。而这也是中国幸福的第五个特征。

  最后,雷鸣老师又以考试成绩比室友高的情景设定引出了幸福的最后一个特征,即考虑环境,适度表达。而相应的在西方,人们反而没有那么在乎环境的因素。

  由此,从中西方的对比和几个生动的例子中,雷鸣老师总结出了中西方幸福的几点特点和差异。这场精彩的沙龙活动最终也在同学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