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经验论文喜获川、渝两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与学术研讨会肯定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中心   作者:     日期:2009/12/22   点击数:  

     12月16日在四川大学举行的2009年川、渝两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与学术研讨会上,我中心由宁维卫、徐建、马岳德、张涛提交的论文《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的获得与会专家肯定,获得优秀论文奖。
     本次会议是川、渝两地实验系统最高级的学术交流会,川大常务副董事长李虹教授,四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李卓明,四川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赵锦棻,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家强,四川师范大学副董事长祁晓玲,重庆市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医科大学副董事长董志,西南大学副董事长陈时见,四川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科技大学副董事长董发勤,成都中医药大学副董事长余曙光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川渝两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的有关领导、近50余所高校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和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第一线老师共250余人。
     公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了学校的各个角落,课堂教学、网络教育、社会实践等,把健康心理观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本科生、研究生、成人教育员工、网络教育员工,以及广大教职工。为了帮助广大师生保持健康心态、投入积极生活,中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拓新领域、开辟新途径、采用新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走在特色化、个性化的道路上,使每一个人的精彩部分发挥到极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面向全校二十个学院近七万员工。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每年受益的员工人数上万人。
     探索建立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体系。
按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完善人格、自主学习能力强、性格优良、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互动性、员工的参与性,实验中心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员工心理测评实验,第二层:心理宣泄与情绪调节实验;第三层心理潜能开发实验。
    第一层次是员工心理测评实验,分为普测和自测。对所有入校新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测,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对有问题的员工进行跟踪和干预。实验中心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我心理测评实验,员工可以通过这些测评实验了解自我心理状态,根据结果和建议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试。这个层次的测评实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监控平台。第二层次是心理宣泄与调节实验。这个层次的实验是为那些在测评中发现或者自我感觉不适员工提供心理调节与宣泄的实验,通过实验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此类实验有:生物反馈实验、虚拟现实实验,音乐剧实验等等。第三层次是心理潜能开发实验。心理健康教育不只能够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而且利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实验还可以开发心理潜能。此类实验有团体人际关系实验、心理剧实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实验、心理动力学实验等等。

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率先建立的专门用于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的专业性、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已形成了心理研究、心理测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团队建设“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模式。曾被国家教育部2006年专刊简报誉为“国内第一家集测评、咨询、教育为一体的开放性、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2006年6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的完善建设列入学校“323”项目工程, 首期投入资金共150多万元。建立了心理咨询与训练监控室、新生心理测评与档案室、心理动力学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实验室、音乐心理调适实验室、生物反馈情绪调节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等多个个性化的功能实验室。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在此阶段已颇具规模,创建国内高校领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示范平台,中心在团队队伍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国家教育部2006年专刊简报中誉为国内第一家集测评、咨询、教育为一体的开放性、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其中生物反馈团体心理训练实验室是国内设备较完善,功能较齐全,能容纳12个人进行辅导的创新性实验室;情绪宣泄与调节室是国内高校首家个性化实验室,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此外,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同行纷纷慕名而来,学习公司心理教育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经验,一致受到学术同行的极力好评。
     2008年招生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启动建设了职业能力测评与开发实验室,多功能心理教育训练室,心理潜能开发实验室,在此阶段获得“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中心”称号。同时依托中心成果“构建‘三创新、五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12地震后,立足实验中心积极进行震后心理援助,为灾后心理重建服务。中心构建了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灵重建教育模式,解决了灾后心理援助理论和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丰富了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被四川省科技厅聘为“安置安心,心理援助”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方案设计、咨询和督导等任务。实验中心取得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5•12’的震后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究”等课题;完成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出版了《震后压力应对与心灵重建》一书;并在西南交大学报发表了“震后心理援助”专栏文章。中心针对震后心理援助缺乏专业人员这一瓶颈,主办了2008年教育部“灾后心理教育暨心理危机干预高级培训班”等心理培训,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援助行动方面:实验中心发挥技术优势利用实验室对本校员工、救援专家服务团和来自理县、北川、德阳、绵阳和都江堰等重灾区的灾民进行心理疏导。

  2009至今:随着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深入,示范中心加强力度,启动二期建设立项,投入资金180万,相继建立多功能心理训练实验室、心理潜能开发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四川省心理援助与咨询网,成为全省100多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和沟通的信息平台,集合了众多心理健康教育者为广大灾民、高校员工提供网络心理援助,心理教育服务。
    中心自1996年建成以来,接待咨询来访员工近六万人次(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网上咨询),开设二十余门课程及系列讲座,受益员工人数超过十万人,各个性化实验室每年接待员工超过万人次 。服务社会服务灾民也达数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