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来源:四川省社科联   作者:     日期:2009/10/03   点击数: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一直坚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成立一年多来,出版多部专著为新农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灾后心理重建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关注农民心理健康,建设和谐新农村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宁维卫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系列丛书之新农村新农民心理健康读本系列由565net必赢客户端出版。该系列由四本书构成,《新农民心理健康指南》、《务工女青年心理能力开发》、《新农村婚恋心理导读》、《务工农民沟通能力培养》。
    当代农村青年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城乡文化的巨大反差,城乡生活方式的不同,工作竞争的加剧,无疑会使农村青年产生诸多心理困惑与心理冲突。面对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如何积累人生经验与阅历,增强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开发心理潜能,确立终身学习观;面对激烈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如何增强抗挫折能力,改善沟通能力以优良的心理素质接受就业市场的检验,这些都是新时代农村青年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和谐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统筹城乡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全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提升务工农民的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强其积极进取,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意识,通过进城务工所获得的先进观念、知识技能和文明生活方式,将其辐射到农村去。
    该系列丛书是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开掘心理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自我认识的读物。该书生动、典型的心理案例,精当的分析,合理的建议能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系列丛书为农村青年提供自我探索、婚恋情感、个性健康、职业心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心理知识,能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5.12汶川大地震后出版专著帮助灾民缓解震后压力,重建心灵
    “5.12”汶川大地震顷刻间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也给广大群众带来持久的心理伤害。大地震对人心理伤害除了产生恐惧、无助、哀伤的反应,还会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影响人对社会与人生的认知,造成希望与梦想的撞击,产生人生信仰与价值观危机。面对压力,有些人出现急性心理创伤,而有些人的创伤会持续很长时间。无论是灾后的幸存者、救援者还是远离灾区的人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灾后的惨景,都可能会出现心理压力。严重者如果不及时干预与帮助,心理阴影会折磨人的一生。而我国心理危机干预者数量有限,必须普及灾难心理压力应对的知识帮助广大群众走出震后压力重建心灵。
    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出版专著《震后压力应对与心灵重建》一书,该书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性与指导性强。力求帮助震后受影响的人群整合灾难经验,使其成为心灵财富,重塑积极应对未来人生压力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灾后心理教育的经验,出版本土化灾难教育的专著。
    汶川大地震过后,灾区 的重建工作紧张起来,其中,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对于灾区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灾后心理重建时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灾后心理重建的关键在于恢复信心、增强力量、增长才干,在救灾重建中建功立业、锻炼成长。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震后心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和实施心理援助与教育计划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坚持从科学心理学出发,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心理援助与心理健康教育。震后心理援助、心理教育与心理重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应通过系统的研究,一更好服务于人与社会的发展。
    震后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下特点:(1)从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视角分析震后不同地域、人群心理危机的现象、特征、成因及干预策略等,改变传统单向研究的局限性。(2)从心理教育与心理重建角度入手,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义,全面探讨震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震后心理危机发展过程和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纵向研究,突出系统性和应用性研究特色。(3)改变传统心理教育通病,即“更多偏向于去处理已经发生了的心理问题”,化被动为主动,是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与教育成为一种预防性教育的主动行为。(4)突破以往研究偏重通过编制测试工具进行心理危机现状调查等的不足,详细探讨震后心理危机的发展成因、现象和特征、机制、干预模式及实施策略等方面内容。(5)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教育方案的制定应有通盘的考虑,应充分考虑灾民重新融入社会的心理干预、心理适应、心理教育、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干预、适应、教育与发展”的原则。总之,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使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建立完善的早期预警制度、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心理危机干预或治疗制度等。
    基于上述观点, 863计划分项课题“灾区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团队认真总结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追踪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最终完成《震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